3月26日,《青海新聞聯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欄目以“西部礦業:延長產業鏈 實現資源再利用”為題深度報道西部礦業集團公司整體布局上下游產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著力發展循環經濟,用綠色低碳,資源再利用的方式,從局部生產“單行道”,到原料、產品、廢氣、廢渣綜合利用,“吃干榨盡”的“大循環”,實現“廢渣”到“產品”變廢為寶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
在做到優化與綠色雙發力、拓寬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中,西部礦業不斷厚植綠色本底,持續放大特色優勢,將一環一環綠色鏈條嚴絲合縫。用綠色低碳,資源再利用的方式,使金山銀山變得更有價值。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近期,西寧市甘河工業園區西部礦業鋅業分公司每天都是滿負荷生產。
西部礦業湘和公司總經理 孔俊杰:(鋅錠)日產量在350噸以上,產出的這個渣是在320噸左右,在沒有建側吹爐之前,我們這個渣是送(往)甘河園區的危廢填埋場進行處置,這里面的有價金屬是得不到回收的。
在采訪中我們得知,鋅錠的產量和出渣率是1∶0.9的比例,那么如何對0.9的廢渣再回爐“吃干榨凈”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呢?2019年10月,煉鋅尾礦渣無害化處置系統建成,用一條百米長的管狀皮帶將煉鋅尾礦渣生產企業鋅業公司,和煉鋅尾礦渣無害化處理及有價金屬綜合回收企業青海湘和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連在一起。一頭出渣另一頭收渣,在一進一出間完成工業廢渣到工業產品的轉換。
西部礦業湘和公司熔煉車間工段長 顧煜臻:處置的量一天在380到400噸,通過現在我們基本上穩定能解決,我們鋅業分公司產出的冶煉廢渣能完全的去消耗掉,從而把里面的有價金屬進行提煉。
這些冶煉廢渣被輸送到湘和公司的配料渣棚后,采用富氧側吹熔煉和煙化吹煉技術,經過一系列化學和物理反應,最終實現“廢渣”到“產品”變廢為寶的轉換。
西部礦業湘和公司熔煉車間主任 馬生佳:燃燒到兩個小時將這些有害因素除掉之后,就進入了放渣環節,回收渣中的有價金屬,然后出來的產品是次氧化鋅,通過包裝之后經過外售,轉化率基本達到了96.99%
湘和是國內首例采用富氧側吹技術處理氧壓浸出煉鋅尾礦渣的企業,不僅開創了青海綜合利用產業循環鏈的先河,更填補了青海冶煉危廢渣綜合回收領域的技術空白。
西部礦業湘和公司總經理 孔俊杰:通過側吹爐可以實現鋅冶煉尾礦渣變廢為寶的過程,將尾礦渣里的鉛、鋅、金、銀實現綜合回收利用,一年的經濟效益大概在3000萬。綜合回收率,我們鋅業加上渣處理系統,可以實現新金屬98.5%以上的回收。
原先處理廢渣需要請人花錢,現在廢渣轉換成了商品還實現了賺錢。綠色低碳、資源再利用,綠色發展不僅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方式,更升華了企業經營理念。